卡努努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加入努努
搜索
欢迎虫虫们回家~ 如果之前的账号冻结,可以联系阿里进行后台解除,微信号kanunu-last
查看: 17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追问莫言人性多还是兽性多的北大女生,我这样回答她追问莫言人性多还是兽性多的北...

[复制链接]

515

主题

773

帖子

3021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3021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4 天前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网上流传,莫言到北大讲座,提问环节一个女生问:您和您爱人的日常,是人性多还是兽性多?
她追问莫言的意思,是你写了那么多人性的黑暗,难道你对你妻子,也是兽性多于人性吗?这种提问方式很无礼,不像北大人,这个且不去说它;这问题也和“尖锐”无关,尖锐的外衣下隐藏着荒唐的逻辑,这个更不像北大人了。没有黑北大的意思。

莫言到各高校演讲,经常是过道都站着人,年轻人对莫言非常欢迎,北大也一样。

1
我只能说女生看书太少,想法太多,又没有经过生活的吊打,那么她头脑简单就是必然的。说她看书太少,《悲惨世界》里的芳汀,《罪与罚》里的索尼娅,《羊脂球》里的羊脂球,《白痴》里的娜斯塔霞,《被侮辱与被损害的》中的娜塔莎,《茶花女》中的玛格丽特,老舍《月牙儿》中的母女,《微神》中的初恋女友,沈从文《丈夫》中的七妹,这些女人的遭遇,是人性多还是兽性多?

人身上不是人性多还是兽性多的问题,而是人性处于变化中。一个人对自己的孩子,一定是满满的爱,但是对别人的孩子,可就不一定了。《悲惨世界》里的珂赛特,被一对夫妇收养,这两个混蛋让五六岁的珂赛特大冬天光着脚擦地板,光着脚到户外打水,小女孩整天悲惨地干活,他们何曾有人性?可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,那可是千般娇宠,你看,他们同时仍然有人性。而这让他们越发灭绝人性。

现实中一个小保姆,在看护别人婴儿的时候,因为孩子哭闹,她可以把脚趾头塞进婴儿的嘴里泄愤,这时候她有什么人性?养一条狗会这样吗?这是真实生活中发生的事,莫言再穷尽想象,莫言谴责各种肮脏,他能想到有这么坏的人吗?大学校园中对社会的复杂体会不多,不过我记得也发生过清华大学朱令被毒杀事件,类似的事还不止一起。待女生走向社会,她可以更多体会到人性的复杂。

2
作家和哲学家一样,探讨的都是人类的幸福问题。哲学家拼命调动理性思维,试图解决人生观问题;作家拼命调动感性思维,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,其实他们是一回事。因为人是不完美的,人生是不完美的,所以探讨这种“不完美”就很有意义,甚至更有意义。

中小学生“欣欣然刚刚睁开眼”,像鸟儿一样喜悦着春天,这是必须的;但是大学生就要多一层思考,这更是必须的。北大女生问莫言的问题,她认为理直气壮,她却不知道,这个问题也可以抛给鲁迅。鲁迅写了一篇小说《兄弟》,弟弟疑似得了猩红热,哥哥彻夜照顾他,困倦之中睡着了。他做梦弟弟死了,一家人的生活全都压在他身上,早晨儿子去上学,侄儿也想跟过去,他一巴掌扇过去,把侄儿打得满脸是血。小说取材真实经历,周作人的确得过荨麻疹被怀疑是猩红热,此后兄弟二人反目一生不再往来,《兄弟》有生活的线索,但远远高于现实。

小说无情地揭下了人性的假面,人性潜意识中充斥着虚伪与自私,哪怕是兄与弟、夫与妻、父与子。北大女生完全可以追问,迅哥为什么不写“兄弟同心其利断金”,为什么非要写“兄弟阋于墙”的丑事?或者直接问迅哥:你日常是人性多还是兽性多?鲁迅会如何回答她?难道用朱安来回答?!

3
人身上不是人性多还是兽性多的问题,除了人性处于变化中,还在于人性的弱点是人类独有的,很多并不属于兽性。我们人类身上的嫉妒、仇恨、告密、构陷、出卖、伪善、看着别人受罪自己开心、折磨他人让自己满足、高高在上的感觉飘飘欲仙,等等诸般特征,这些都不是动物性。动物吃饱了就玩耍,或者睡觉,老虎咬死兔子纯粹是解决吃饭问题,但人不是这样。人可以欲壑难填,可以穷奢极欲,可以穷凶极恶,可以把另一个人千刀万剐,可以在施虐中享受快感,这些都不属于“动物性”,而是人性,是人性的弱点,是人性中恶的成分。

所以我们说一个人太坏,连畜生都不如,这里说的仍然是人性,是人性的恶,而不是兽性。所以鲁迅说:“我的作品,太黑暗了,因为我常觉得‘惟黑暗与虚无’乃是‘实有’,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,所很多着偏激的声音”。(鲁迅致许广平信,1925年3月18日,《鲁迅全集》第十一卷,21页)鲁迅对人性采取悲观的态度,他的身上,带着整个中华民族的苦闷,以及为冲破这苦闷的呼喊。你可以乐观看待人性,但是请理解鲁迅的悲观。

4
2012年12月11日,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北方出版社演讲,他讲了一个故事,这故事是他听来的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,有一个纳粹的党卫军。当时纳粹军队有规定,只要能够杀死二十五个犹太人,便可以奖励一枚勋章。这个党卫队员获得了很多勋章。战争结束后,这个党卫军偷偷跑回了家乡。这时候因为他的身份,他的妻子已经被抓进了监狱,家里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儿。女孩把父亲藏到家里的地窖里,父亲告诉她,一定要保守秘密,只要他出去就会被人杀掉。

女孩就每天出去找食物给父亲吃,她要到了一块面包,自己舍不得吃,带着就往家跑。人们看到这个小女孩行为可疑,跟着她到了她家中,把她父亲抓走了。女孩拼命追着汽车,党卫军父亲要求跟女儿说一句话,士兵们同意了。父亲说,我不是你的父亲,我是一个野兽。小女孩说:不,你是我的父亲。

5
我发过一篇全面解读莫言诺贝尔受奖演讲,看他讲了哪些我们经历过的故事,写到莫言在诺贝尔受奖演说中讲到母亲捡麦穗被打的事,一位朋友是这样留言的:我小时候,父亲对我说,他小时候偷了大队里几片红薯干,被人吊起来打,而且,当年打他的人还活着,就是某某老头。我从此就憎恨这老头,他简直是个恶魔。但是,在我上大学之前的十几年的乡村生活岁月里,这老头给我的印象,分明就是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,给过我零食和玩具,抓住个鹌鹑送给我玩,他分明是个好人。

父亲的话,有姑妈等人的记忆佐证,我是不怀疑的。我开始不明白起来。直到读到莫言的书,直到读完我能找到的所有的莫言的书,才略感知,人性和社会的微妙关系。莫言讲的那个党卫军士兵,在他屠杀犹太人的时候,他绝对想不到自己在犯罪,他所有的凶残,所有的灭绝人性的行为,都有着正义的理由。可是当时过境迁,他的人性为什么又回归了?

为什么此时他认为自己是个野兽?一个有着可爱的女儿的人,为什么对别人的女儿举起屠刀,为什么把别人的儿子赶进毒气室?上面那位读者是读懂了莫言的,日常生活中也许经常会遇到这种人,比如有人一旦戴上红胳膊箍,整个人都变了;待过后摘下来,人又变得慈祥了。

6
现在可以回答北大女生的问题了。我建议她改一下问题:您认为人性是善的一面多,还是恶的一面多?甚至可以直接问莫言:您身上是善的一面多,还是恶的一面多?我这样回答她:人身上善恶是交织的,善恶在一念之中,甚至在每时每刻之中。我相信善的一面多,但是瞬间的恶念,也许会毁了人生。作家让人性的恶无处遁形,有助于世道人心,揭露丑是为了弘扬善。文学为什么能发挥各种宣教无法发挥的作用,就是文学能深入到人的心灵,它可以给人震撼,可以让人在善恶的选择中战胜人性的弱点。但是作家经常被误解,甚至惹来仇恨,有人因为不理解而生气,有人则因为被揭丑而恼羞成怒,这也是人性的弱点。

否认人性中存在着善于恶的交织、爱与恨的交织是危险的,因为一旦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,爱与善就消失不见了,恨与恶却无限地放大。然后过一些年,他们又忘了一切罪恶,他们会这样说:那是当年十七八岁孩子的胡闹。这样,一些人在施虐的时候,有理由;在施虐被谴责的时候,他们仍然有理由,只有那罪恶,找不到理由,没人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罪恶。

永远的18岁的,向前冲~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努努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卡努努 ( 鲁ICP备10202871号-4

GMT+8, 2025-7-1 11:34 , Processed in 0.233665 second(s), 7 queries 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For you,a thousand times over. 为你,千千万万遍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